一场恳谈会的深意:包头营商环境“并跑领跑”的底气与未来
发布时间:2025-11-24
信息来源:内蒙古日报

11月20日,包头市在呼和浩特召开“聚焦转型发展 凝聚金融力量”为主题的政金恳谈会。


初冬的呼和浩特,内蒙古新城宾馆会议厅内暖意融融,与窗外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。11月20日下午,一场不同寻常的会议——以“聚焦转型发展 凝聚金融力量”为主题的包头市政金恳谈会在这里举行。自治区有关部门,中央、自治区、包头市各级金融部门、金融机构齐聚一堂,共谋金融支持包头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措施。

包头市政金恳谈会首次从本地移师自治区首府,是包头市“包你满意”“包你放心”营商环境品牌内涵的延伸与深化。这场别开生面的恳谈会,成为包头市“十四五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最生动的注脚,也开启了“十五五”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
11月21日,包头市召开“十四五”系列新闻发布会。


敢于到首府“做东”,底气来自包头“十四五”期间营商环境的跨越式发展。记者从包头市11月21日召开的“十四五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,5年来,这座城市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,书写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企业开办环节从6个压减至2个,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0.5个工作日,实现了从“准入难”到“零门槛”的跨越;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6.79万户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增长超35%。在智慧政务大厅,“六维交易模型”累计为9499家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9.87亿元,12345热线响应率始终保持100%,满意率提升至94.77%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政务服务从“能办事”到“好办事”的深刻转变。

法治保障同样亮点纷呈。知识产权“包证链”平台吸引近千家企业入驻,专利侵权案件办理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29个工作日。市场监管部门推行的“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”模式,改变了过去“出了事才查、一查就处罚”的做法,近两年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案件占比达72%。政法委推动打造的“包你放心”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,通过730余名“项目警长”推行“双警长”服务模式,累计对接企业3000人次,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121个,排查风险隐患559个。


在首届内蒙古专利奖评选中,包头企业获金奖2项、银奖4项、优秀奖7项,获奖比例占37%。


信用体系建设成为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支撑。包头市发改委构建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,已在32个行业领域对7.2万个经营主体实施差异化分级分类监管。今年9月,包头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位列第50名,较“十三五”末前进112名。创新推出的“信易+投标保证金”政策,两年来减免企业投标保证金破10亿元,投标活跃度指数从改革前的2.14跃升至8.17。“信用代证”改革在42个重点领域全面推行,平均为企业节省办事时间7—10个工作日。

在住建领域,改革持续深化。社会投资类项目的全流程审批时限从10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,327个项目通过限时联合验收系统高效完成验收,万科中央公园项目率先实现“交房即交证”。政数局推动的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成效显著,已累计办件16.3万件,办件量位居全区首位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包头已构建起“跨省、全区、跨市、全市”四级通办体系,158项“跨省通办”事项、460项“全区通办”事项,彻底破解了企业群众“多地跑”“折返跑”难题。


24小时警局绿色通道服务群众。


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为服务企业创新的亮点。包头市通过“入园惠企”行动、建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、降低融资成本等举措,“十四五”期间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73笔、总金额达46.7亿元,连续四年位居自治区首位。包头市场监管局争取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办理业务,形成知识产权业务综合受理窗口,可就近办理商标质押、专利质押等业务。

暖心细节处处可见。在东河区“吾悦广场”项目办公室,住建局工作人员将268.38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专项拨付至农民工工资账户,103名劳动者的欠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从“夹心房”改造47个工作日办结所有许可,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136.44亿元,这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每个细节中。


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听场景。


5年的深耕厚植,包头实现了从“跟跑追赶”到“并跑领跑”的精彩跨越。正如包头市主要领导在政金恳谈会上所言:“我们将强化金融思维,持续优化金融环境,与各金融机构携手开创美好未来。”站在“十五五”的新起点,包头正以一场场主动的奔赴,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包头篇章的生动实践,让黄河“几字弯”的这片热土成为投资创业的沃土、梦想绽放的舞台。


字体
打印
关闭
相关附件